各单位:
根据教育部教技发厅函〔2015〕3 号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要求,现将我校申报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技术)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15年8月11日至2015年8月15日。在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申报项目持有异议的,可以电话或书面向科技处提出,并提供必要证明文件。逾期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肖春蓉,联系电话:0759-2396153,13726914297。
科技处
二〇一五年八月十日
附:申报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技术)项目
中国南海经济贝类原色图谱
完成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完成人:杨文、邝雪梅、蔡英亚、初庆柱、陈清香、李海燕
项目简介:
我国南海贝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国家的重要财富。为了系统、科学地反映中国南海贝类的面貌,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学研究。基于广东海洋大学教师40余年贝类标本采集与鉴定工作的积累,本项目在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历时六年多,针对中国南海贝类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出版了目前种类最全的《中国南海经济贝类原色图谱》,书中收录了136科438属963种中国南海经济贝类,所有贝壳彩图均为实物拍摄。该书全面记述了现生贝类的分类概况、贝类学分类术语,各种的中文名、学名、英文名以及主要特征,并简述其生态习性及地理分布等,在国内外首次系统地以分类学著作和原色图谱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南海贝类的面貌。主要创新点及创作难度如下:
1、科学性:创作难度最大的是标本的采集、收集和鉴定。要系统地进行贝类分类学研究,先决条件就是要有代表性强、覆盖面广且足够多的标本。经过40余年的努力,广东海洋大学教师们采集、收集并鉴定了世界各地的贝类标本约千余种,收藏于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另外,加拿大友人巴纳德博士赠送了其毕生收藏的美洲贝类约1300余种。项目组利用这3000余种贝类标本,科学、规范地整理出136科438属的963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南海经济贝类,包含了南海的习见种、经济种;并发现一新种:尖紫蛤,属紫云蛤科紫蛤属。
2、原创性:创作难度较大的是原色图的拍摄。书中贝壳标本原色图,全部为实物拍摄。在图片创作过程中,重点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艺术性强,二是真实反映贝类原貌。作者历时六年,拍摄了近千种中国南海贝类,两万多张照片,确保书中介绍的每一个种都配以原色彩图,力求表现物种的三维形态和分类特征,并用标尺反映实物的大小,完美展示了这些贝类的原色、原型,充分体现了该书较高的艺术性和较浓的趣味性。
3、可读性:项目组严格遵从我国的宣传出版方针,长期凝练,出版了一本成品质量优等的自然科普读物精品。该书既严格忠实于贝类分类科学知识,又在原色图的拍摄方面独具匠心,令抽象、专业的分类鉴别特征变得直观形象。该书内容丰富,图片精美,图文并茂,激发了读者了解、关心、热爱我国南海海洋生物资源的兴趣,有助于人们认识和了解我国南海的贝类资源。
该书通过一些高校、研究所、水产推广站等两年的应用,被认为既是一部参考价值极高的专业工具书,为教学、科研、中国南海贝类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维护国家海洋资源权益,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也是一部艺术性很强的优秀科普著作,有利于科学知识的规范和普及,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该书被科技部评选为:“2013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该成果经湛江市科学技术局组织专家鉴定和评审,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14年湛江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得到原中国贝类学会副会长庄启谦研究员的高度评介。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