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东海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校科技〔2023〕2号)的规定,现对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专利权转让)事项进行公示,公示期间,如对所公示事项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科学技术部反映,并请署真实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逾期不予受理。
科技成果名称一:一种船舶水下清理维修用机械臂
科技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号:202510278901.5
专利授权日:2025-08-19
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发明人:胡波;冯逸晨;张伦瑜;张烨阳;黄技;陈伟冠;
专利简介:本发明涉及机械手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水下清理维修用机械臂,包括:弯折部,弯折部滑动安装在滑动导轨的下方,弯折部的前端转动安装有连接部;安装基板的内侧设置有摆动架,摆动架的拐角处通过旋转轴与安装基板转动连接,条形刮板和连接件整体呈弧形、且圆心与旋转轴重合;驱动转盘转动安装于安装基板的内腔;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弯折部滑动安装在滑动导轨下方,弯折部前端通过连接部安装有安装基板,摆动架呈“V”字形,条形刮板和连接件整体呈弧形、且与摆动架的摆动圆心重合,摆动架和条形刮板整体形成扁平状结构,在水下工作时受到水体的阻力更小,再配合弯折部和连接部的移动,便能够在水下对船舶表面清理。
科技成果名称二:基于RRT*路径智引无人船强化学习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科技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号:202411449705.1
专利授权日:2025-08-01
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发明人:王树灿;李佳文;张浩;石琦琦;詹俊权;冯逸晨;朱智轩;黄技;陈吉;黄乔裕;张益锟;郑任楷;许福临复制;李翔
专利简介:本发明涉及基于RRT路径智引无人船强化学习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通过以一条RRT*算法规划出来的最优路径path(可能为局部最优)作为无人船强化学习的参考,并将此路径加入到无人船强化学习中,通过计算无人船在探索时与path的水平距离Δxt的平方,以此计算结果来作为常数N的除数,最终得出一个奖励值Rt,给此奖励函数命名为“N‑距离衰减奖励方程”。通过引入“N‑距离衰减奖励方程”,可以使无人船在探索时减少探索时间,进而提高无人船找到最优路径的效率。并且由于使用了RRT*路径来引导无人船,相较于RRT路径来引导更可能达到最优路径。
科技成果名称三:基于轻量级双通道特征渐进提取的图像识别方法及装置
科技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号:202410157579.6
专利授权日:2024-12-13
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发明人:李佳文;詹俊权;孙嘉华;郑沛浜;曹亮;张浩;李鑫;姜鑫;冯逸晨;杜梓佳;邱佳欣;邹远停;黄技
专利简介:本发明涉及基于轻量级双通道特征渐进提取的图像识别方法,包括,S10、获取目标实例图片;S20、通过预训练的LDC‑PLE识别模型对目标实例图片进行图像识别得到识别结果。本发明通过将两个ResNet等预训练模型与PLE进行模型融合,对数据集进行双通道提取,可以提高传统PLE模型的性能、通用性和适用性,同时在计算效率和特征表达方面找到平衡,尤其适用于多任务学习和迁移学习的情景。这种融合方法充分发挥了两者的优势,提高了深度学习模型在各种计算机视觉任务中的表现。而在PLE的FC层前加上卷积层又可以显著降低参数量,即轻量级,使模型适用于高维度数据,同时加强模型对于有结构数据的处理能力。另外考虑到舰船识别的数据源的特殊性,本发明尤其适用于舰船识别。
科技成果名称四:一种无人船自动靠岸系船装置
科技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号:202110856013.9
专利授权日:2022-06-14
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发明人:董海会;王成彦;王宇林;黄技;尹辉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船自动靠岸系船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河道岸边,并在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系绳部件,以在无人船靠岸后自动系船,该无人船自动靠岸系船装置还包括有一辅助部件,所述辅助部件用于无人船自动靠岸过程中的缓冲及居中对位,以使无人船在精准位置靠岸来与所述系绳部件配合系船,此无人船自动靠岸系船装置,可通过系绳部件在无人船自动靠岸过程中对其进行自动系船,且在无人船靠岸过程中,能够配合辅助部件的使用,以对无人船提供有效的缓冲减速,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居中对位,保证其保证固定状态在精准位置靠岸,以精准的与系绳部件对接进行自动系船。
是否关联交易:否
定价方式:协议定价
专利转让金额:人民币40000元(每件10000元)
受让方:福州海科新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公示时间:2025年9月23日-- 2025年10月7日
联系人:丁老师
联系电话:0759-2396193
科学技术部
2025年9月23日